阐释元关键词涵义,弘扬中华审美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系列讲座第十二讲举行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0日 16:54   作者:田源   来源:通识学院    浏览:

11月19日晚,由通识学院主办的“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在我校虎溪校区小剧场拉开序幕,哔哩哔哩平台同步直播。本次讲座主讲人李建中,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专业学术带头人,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国家教学名师,宝钢奖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李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论及文化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重点项目,多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主讲《中国文论的诗性魅力》获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中国文化概论》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

本期讲座隶属《中国文化概论》系列讲座第十二讲,讲座题目《中华审美文化的四个元关键词》。讲座由通识学院田源老师主持,吴亚娜、俞方洁、陈倩统筹。来自新老校区的近3000位学生参与了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

主讲人在讲座开篇的摘要部分,提纲挈领地指明讲座的主旨,中华审美文化的孕育、诞生、成长乃至生生不息,与四个汉字(我们称之为“元关键词”)密切相关:心物一体之“人”建构审美主客体,可法可畏之“天”彰显审美境界,心生言立之“文”诠解审美言说,亦行亦止之“道”楬橥审美规律。“关键词”是英语key words的汉译,key words者,words’key也。审美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宝中之宝,而中华审美文化的这四个元关键词则是开启宝库的金钥匙。

首先,主讲人从作为审美客体的“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和心物一体的“人”三个方面,详细解读第一个元关键词“人”。生动形象的甲骨文与绘声绘色的肢体语言,揭秘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羊人为美”的祭祀起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文学书写,“天地之心”的最高理想,搭建“人”的层级,“仁者人也”的儒家文化与“体貌”二性升华“人”的意义。

随后,主讲人以“文身之纹为文”,从心理学、文体学、人类学、伦理学阐述第二个元关键词“文”。它最初与绘画密切关联,“文,错画也,象交文”,主讲人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法,论及《周易》的“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文化的意义精髓。

紧接着,主讲人以甲骨文为切入点,剖析第三个元关键词“天”。道家文化法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往自然境界;儒家文化畏天,“君子有三畏”,指向道德境界;诗词文化问天,“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彰显人文境界。

最后,主讲人从“起点与终点→本源与终极”“边界与轨迹→规律与规则”“行道之方→方法与技艺”,谈论第四个元关键词“道”。“无画处皆成妙境”和“计白当黑”均指向中国书画的留白规则。“解牛”“捕蝉”“斫轮”“制琴”道明神乎技的艺术技法。

经典充沛的元典文献、逻辑严密的内容结构和古今中外的广博视野,充满趣味的汉字图片,配上细致入微的解读,让同学们畅游中华审美文化的世界。讲座结语点明四个元关键词的内涵及彼此的审美关联,李教授的精彩讲座,让现场师生如痴如醉,意犹未尽,博得热烈掌声。

川美文化大讲坛既响应教育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建设的号召,践行当前“新文科”建设的宗旨。通过讲座带动课程的授课模式,打破固化框架结构,熔铸学术和教学的多重资源,打破学科壁垒的跨界整合。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