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9日 17:01   作者:袁月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

公共艺术学院于2012年整合黄桷坪校区办学资源而成立,是以本科教学为主体的科研创作与社会服务并重的应用型二级学院,目前设有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公共绘画三个专业,现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学院聚焦“文化复兴、城市双修、乡村振兴”,围绕“公共艺术+”的专业领域,探索“学研产”融合发展的专业建设之路,以建设成为在公共艺术教学、研究和设计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区域影响力的设计艺术学院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专门艺术人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人,高级职称19人,博士14人。两年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海外研修1人,国内访学3人。

公共艺术学院在逐步深入教学改革过程中,实现校政企结合、课程课题结合、工作室拓展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多种创新模式,聚焦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服务社会需求导向,突出适应专业特性的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设计学和美术学跨界融合的专业格局。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多元培养模式

优化专业结构,拓展新兴专业领域。学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跨界融合的内涵特色构架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内在联结结构,深度细化专业方向,构建“大平台+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城市更新与社区提质、室内外陈设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与田野创作、大众时尚生活设计等新领域。

探索多元培养模式,拓展学生成才通道。在课程制教学+工作室教学为主体的基础上,完成教研室向教学工作室转型,完善“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方案;加强艺术英才个性化培养(1+2方案);建设1个校级“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2个校级“个性化特色工作室”;拓展、延伸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作工作室,参与社会项目实践;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构建“双基双实”教学课程体系,艺术审美与专业技能并重。“双基”即在一二年级开设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双实”即在三四年级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强化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实验教学课程。学院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路,在“双基双实”的教学基础上,开展两段式教学。通识基础的教学以艺术审美教育为主,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更好的艺术审美和造型能力基础。工作室模式的教学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学有所用,强调专业学习与社会课题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践,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人才

学院强调理论联系实践,优化专业设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修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强调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方法,密切学院和社会、产业的合作关系,强化开放式课程教学,不断推进“在地创作”和“社区更新”项目,让学生学以致用。

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发挥“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资源优势,邀请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执教,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拓展国际化视野,持续开展国际工作坊课程,要求学生在具备 审美意识、造型能力与艺术设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应用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公司实践平台,完成校企合作,建成多个校外人才培训基地,解决学生就业率,实现和社会优势企业对接的资源整合。教学实践平台全面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和丰富的校外导师资源。

组织开展重要学术活动,促进教学实践结合。学院注重打造多样化学术平台,多次组织参与全国性设计竞赛、展览和论坛,如参加网易杯2016“快乐之道”中国高校游戏艺术设计大赛及展览,组织“光﹒融合”2016中国大学生照明艺术设计大赛及展览,“中国故事”当代中国绘本艺术教育与创作研讨会,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教育论坛,第二届城市公共艺术论坛,乡村面孔·生态与公共艺术高峰论坛,“重塑与再生”公共艺术论坛等。

跨界融合,助推创新发展

公共艺术学院关注国际国内最新艺术设计动态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空间艺术与科技融合,推进科技与教学融合,实行以横纵向课题为依托,美术学与设计学跨界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承担了一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横向课题,如“讲中国故事 绘美好生活——国家写生活动”“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计划——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百年茅台——山地场地人居环境设计与实践”“基于‘城市双修’背景下的九龙坡区‘一环五纵’街道风貌更新设计”“守望与拓展——长江上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等,积极打造完善科研艺术平台。

创新创业,服务社会,鼓励师生参与应用性科研项目。学院构建创业梯次培训格局,低年级学生举办“创业先锋班”,高年级学生实施“未来企业家计划”,开展校政、校企合作,实现GYB培训全覆盖,创业项目团队培训常态化,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一等奖。大学生微型企业园孵化培训作用凸显,22家企业入驻,6个创业项目参加校级创业大赛获奖,1个项目获得重庆市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学院坚持改革、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师生对高等艺术教育和新专业建设的思想认识,努力把握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发展和新专业建设的理解,厘清专业定位的内涵,以跨界融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助推创新发展,提高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文:袁月;图:公共艺术学院)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