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邀请百家讲坛董平教授来校主讲《阳明心学及其“致良知”说》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6日 14:37   作者:吴亚娜   来源:通识学院    浏览:

12月25日晚,由通识学院主办、教务处协办的“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第九讲在学校虎溪校区小剧场开讲。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董平教授做客大讲坛,为我校7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阳明心学及其“致良知”说》。本次讲座由通识学院吴亚娜老师主持。

主讲人首先讲述了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的原因。其一,王阳明聪慧过人,少年立志,确立了“学以为己”的生活目标,认为“为己”方能“成己”;“不器”方能“成器”。其二,王阳明泛观博览,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充分汲取知识,转化为现实行动。其三,复杂多舛的现实生活磨砺了王阳明的思想。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直言政事,触怒刘瑾,下诏入狱,廷杖40,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在龙场悟道,创建出自己的心学体系。

随后,主讲人阐释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基本理论构成。王阳明心学包含“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四大命题。其中“心即理”是基础,是形而上学本体论;“知行合一”是“心即理”的实现方式,是“工夫论”或“实践论”;“致良知”是“知行合一”的进一步推进,理论深化与完善;“万物一体”是“心即理”的充分实现形态,是“境界论”。四大命题构成了逻辑循环、体系完备的阳明心学系统。

主讲人重点探讨了“良知”与“致良知”之间的关系。指出“良知”即是天道,体现于人的存在,是人的本原性实在。人的存在性,是只能通过自己的现实活动来体现的。在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中把自己的本原性实在体现出来,即是人的使命。“致良知”是实现自己本原性存在的根本方式,即是要把“良知”体现到现实经验所处的全部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之中。

最后,主讲人讲述了“心外无物”与“致良知”的境界。“心外无物”即是“万物一体”,是为“心即理”这一关于人的本原性存在状态的完全现实化,是最高的生命境界。

董平教授的讲座慷慨激昂,深入浅出,体系完备,为我校师生系统阐释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宏观勾勒出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深入感知了王阳明的人格魅力。讲座赢得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知行合一的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是 在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下,开设的全校本科生的通识必修课程。“川美大讲坛”自2018年3月开设至今,每学期开设2-3场,共设置“文化理论综论”与“艺术专题演绎”两大板块交替进行,已经成功开设了9场讲座,每场次讲座都吸引了不少于500名的师生到场聆听。讲座的开设,有力地契合了教育部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了艺术院校的独特定位,从艺术的视角剖析中华传统文化对艺术的深远影响,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打造出川美的文化品牌课程。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