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邂逅丝路 育见美好:‘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在
行政楼五会议室举行开营仪式,宣布重庆站正式启动。该计划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由
艺术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重庆市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中央美术学院丝绸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是一场“体验性-学习性-创生性-研究性-传播性-平台性”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改革试验。
此次重庆站是继新疆喀什站后的第二站。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视野,围绕“遗产活化、社会美育、艺术乡创、社区营建”等话题,开展为期一周的丝路讲堂、田野考察、活化实践、在地创作、美育实践等综合性艺术活动。
出席本次开营仪式的嘉宾有:
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教授,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岳洁琼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院长俞坚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院长柳良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孔新苗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院长助理皮欢副教授,
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建峰,重庆市大足田家炳中学副校长胥国霞,
艺术教育学院教师胡杨博士后等;
艺术教育学院院长、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天祥教授主持了开营仪式。
全场的专家与学员共同观看了“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喀什工作营纪录片,王天祥简要介绍了喀什工作营的开展情况与持续影响。
庞茂琨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一个持续性艺术项目,一带一路互鉴计划是一次行走的课堂,是一场社会美育行动,是一场情境性、生成性、再现性结合的艺术教育实验,对这次重庆站的工作开展寄予厚望,并祝愿工作营圆满成功。
柳良代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育共同体致辞。在致辞中,他指出,“邂逅丝路育见美好:‘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重庆工作营等系列活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系列美育工作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开展新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推进专业艺术高校领域新发展。
随后,岳洁琼作了视频致辞。在致辞中,她指出,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自2015年6月正式成立以来,积极与一些丝路国家进行了相关的交流实践活动,并在美术研究、出版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产出。目前中心已建设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风情和风貌的作品数据库,涵盖了多种门类、多种材料的艺术作品,方便在短时间内准备好相关主题展览。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蔺墨逸以《在行走中实现自我》为题,代表工作营学员作了发言。她提到,本次活动是以社会为现场,以大地为课堂,以行走为方法,持续开展的田野考察、在地创作、社会美育与学术展演。在接下来的考察中,首先当放空心灵、俯下身子,在田野里进行深度的互鉴与交融,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作用;其次要潜入现场,融入当地,体悟生活的细节,通过学科交融和实地探索,形成独一无二的创作成果。
据悉,本次工作营共招募31名学员,既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顶尖院校的博硕士;也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四川音乐学院、
等国内一流专业院校的师生;还包括重庆市基础教育界的青年才俊。
工作营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时间为5月18日—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重庆工作营丝路讲堂第一至五讲,分别为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院长胡俊教授主讲的《艺游学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市设计院研创中心主任方小桃主讲的《社区更新:重庆经验与典型案例》、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艺术乡创专委会副会长左靖教授主讲的《地方设计的案例与探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侯晓蕾教授主讲的《从社区微花园到街区微花园———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途径》、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颜克主讲的《四川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策略》。丝路讲堂拓宽了学员的学术视野,为随后线下工作营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时间为5月29日—6月4日,工作营线下部分全面启动。工作营开展丝路讲堂第六至十讲,包括由北京大学向勇教授主讲《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能与趋势》、中国美术学院俞坚教授主讲《地方叙述与地方营造》、孔新苗教授主讲《新美育-课程综合-艺科融合——为美育的艺术教育三题》,王天祥教授主讲《农业文化遗产与社会设计》等内容,涵盖审美智能、地方叙述、社会设计、遗产保护等主题。营员还将深入城市、乡村、学校等开展田野考察与实践。在此基础上,营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在地创作与社会美育实践,期待营员们碰撞出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的重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