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10日,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本届高博会高水平会议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于4月8日顺利举行。本次大会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主论坛第二阶段对34个“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先进单位”进行了授牌,我校获评首批“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先进单位”,我校副校长段胜峰在主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
4月9日,作为高校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的分论坛之二,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论坛如期举办。论坛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典型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智力支撑。
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原副校长罗力教授出席并致辞。论坛由我校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敏敏教授主持。
罗力在致辞中指出,高校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集中反映了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理事单位在探索高校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中的努力和成绩,为高校、企业、政府协同积极提供地方乡村振兴解决方案,为新时代设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突破提供了路径。他期待本次会议为高校设计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新图景提供新动能。
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曾令香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黄斌斌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副主任蔡淑娟副教授、湖南大学张朵朵副教授、华灿科技副总经理赵越分别作主题报告。
曾令香以“我当驻村第一书记——中国式公共艺术及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他在报告中表示,中国艺术的公共性、艺术特性及针对的对象与国外不同,呼吁中国式公共艺术不要在既定的西方知识逻辑中去找经验,而是要去意识形态化,要用艺术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黄斌斌以“培养乡村设计人才的基本路径”为题作报告。他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对乡土有深入的感知、对乡村有高度的认同,设计教育要和乡村社会进行双向塑造。
蔡淑娟以“设计下乡——多主体协同创新实践案例研究”为题作报告。她强调,设计介入乡村振兴不能只停留于在地文化开发,而是要做关注社会的整体性关怀;设计的过程要通过互动让村民参与进来,产生亲和力;项目完成后,要把整个调研过程植入课堂中,实现乡村建设和高校课堂共创共生。
张朵朵以“为发展而设计——能力方法视角下的乡村儿童非遗大美育”为题作报告。她认为,非遗是由社群和社区不断回应当下环境的过程。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事实,是对当前社会的反映,来源于日常生活。我们的研究通过布排式手法,让乡村儿童真正成为建设乡村的主体和主人。
赵越围绕华灿奖作主题报告。他指出,“华灿奖”是首个覆盖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设计类大奖,为切实发挥华灿奖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自2021年起华灿奖已连续举办两届“华灿点亮乡村论坛”相关活动,分享了北京市平谷区、云南曲靖保家村、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等乡村建设的设计案例,展现了华灿奖设计师从形式美到内涵美为乡村振兴塑性铸魂的做法。
案例分享环节,中央美术学院杨佳煜、中国美术学院吕含唱、湖南大学上官文琪、南京艺术学院王亦然、云南艺术学院苏婉婷、重庆文理学院刘康、重庆交通大学王玺槐、
王平妤,分别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海岛型旅游出行设计策略研究——以长山群岛为例”“人造景观‘网红村’的生命周期与设计路径优化”“‘花瑶花’乡村儿童美育扶贫”“乡村艺术何为”“一品姜山——高品质菜姜托起农民致富梦”“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探索”“重庆乡村聚落的人地关系研究与空间实践”为题,进行了案例交流与分享。
本次论坛中,来自各高校和企业的13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和典型案例分享形式深入探讨了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展示了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优秀成果和典型经验,吸引了高校师生、乡村工作者、乡村产业开发者等众多杰出人才参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高校作为全社会智力资源的聚集地,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现实要求,又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校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围绕德艺双馨“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助力云、贵、川、渝、西藏、新疆等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形象提升,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续贡献川美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