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研修班:曾令香老师创意设计语言与方法练习课程,为学员开拓创作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7日 23:24 作者: 浏览:

2017年10月4日, 公共艺术学院曾令香老师为川美漆艺研修班学员带来“创意设计语言与方法练习”课程。创意设计方法是产品创新的根本保障,是艺术家自我成长的秘诀,是灵感的来源,更是高效率的保证。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概念及基本语言工具以及产品创意的创作方法;曾老师希望通过介绍创意设计语言与实践结合的方法,结合个人经历与创作想法,为学员们之后创作给予新思路、新方法。

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曾令香老师

创意设计语言与方法练习”课程现场

 

创意设计语言与方法练习课程以一个互动的环节开始:曾令香老师模拟出一个艺术市场,学员们变身买家为“市场”中的艺术品投票,而这些“艺术品”是曾老师课前布置给学员们的作业——每个人在三张画着空心罐子的纸上任意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投票结束后,曾老师进行点评,他将学员们的作品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以黑白关系为主的纹样装饰,一类是与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图形创意,正如曾老师所强调:“创意就是找寻不同。”


学员田亚利欣赏其他学员作品并投票

学员高华梁作品

学员田亚利作品


曾老师在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员们讨论: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学员们的纷纷发言后,曾老师指出不能片面地评价创意作品,而是要根据作品的基本语言来进行评价。观念、形式、形体、空间(正负)、比例、尺寸、结构、重心、材料、质感、颜色、光、张力、能量、力量、视觉节奏(视觉流),它们都是创意作品语言的基本语言要素,更是我们的评价工具,也是艺术家做出更好作品的解决方法。曾老师同时强调,创作作品时,只需抓住这些要素中的一两点,抓住自己要表达的重点即可,少即是多。


曾令香老师讲解创意设计语言与方法


课程后半段,曾老师开始讲解创意产品的创作方法体系,他把创作过程概括为一个动静结合、开合多变、成长的、轻松的、活的、开放式的过程。创作就像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谓的“事件流”,“它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每一种状态都是其后继者向有关事物的完成继续前进的实在基础。”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创作便是“由一成为多”而又“由多成为一”的演化过程。正如怀特海所言:“过程即实在。”

创作过程一定比结果重要”,曾老师告诉学员们。他觉得创作就是一场恋爱,感受与体验非常重要,他将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视为自己的孩子。曾老师通过大量的漆艺作品案例分析,以及分享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过程,告诉学员出奇而又贴切的想法,是创意产品的制胜法宝,要在情理之中,出意料之外。他还强调了创作的三个最重要的原则:有态度、有观点、有方法。

 

曾令香老师课件展示

学员与曾令香老师进行交流


课堂结束之际,曾老师带领学员们到室外做了一个小游戏,他让自己与学员们围成一圈作为一个“共同体”,他们都是共同体的一部分,每个学员要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来书写自己的名字,其他学员需和他一起书写,共同体来决定其方法是否过关,每个学员所选方式不可重复。曾老师用手来做了示范,学员陈桂花用脚,朱竹霏用头,陈俊华用肩膀,所有学员都用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方法,用身体书写出了自己的名字。曾老师最后说到,希望用这个小游戏让大家明白,创作基于环境产生,由共同体,也就是时代语境决定其是否过关,作品最重要的是与其他人不一样,因为差异性决定了丰富性,差异的价值丰富了共同体。

学员们用身体书写自己的名字

游戏结束后,曾老师总结了游戏演示的创意设计的规律及方法,并希望大家着眼于时代和未来,用爱和工匠精神做出自己独特的作品来。

曾令香老师对游戏进行总结

学员陈桂花表示在曾老师的课程中受益匪浅,她认为曾老师会在课堂中抛出一些问题让学员们回答,会使大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联想自己的作品的不足,下次创作时扬长避短。她表示曾老师的课真的让自己学有所获,是本次研修班的最佳课程之一。

学员与曾令香老师合影留念

教师简介

曾令香,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公共艺术奖研究员,CLDA国际顾问团学术顾问,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西湖国际雕塑大展、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国际展、南京国际美术展等重要国内国际展;作品被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组委会、杭州市人民政府等收藏,擅长以公共艺术的理念和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当代方法介入建筑、景观、城市雕塑、公共装置、家具、空间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跨界设计。曾参与设计杭州市中山路有机更新工程及公共艺术精品长廊、成都宽窄巷子“九墙”项目、重庆互动高科体验馆等,获得“林风眠创作奖”等多项荣誉,出版《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等著作和多篇学术论文。

 

(美术学系 文/王茜梓 ; 图/张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