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搜狐网文章《高校曝光!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这样写》。原文链接:https://roll.sohu.com/a/758943303_121294
各大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备战新一轮审核评估。学校自评环节是本轮审核评估的重头戏。自评工作该如何做好?自评报告有哪些点不容错过?
自评报告≠工作汇总
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自评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自评过程中,学校需要反思自身的办学定位、育人特色、质保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等各个环节,从第三方视角看待自己的得失利弊,衡量学校发展路径,择优去劣,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且能高质量发展的育人体系。
上海海关学院校长丛玉豪撰文提道,“自评报告是学校自评工作及其结果的客观反映,一定要在扎实的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撰写完成。它是学校自评结果的总结与提炼,而不是学校各部门上报材料的汇总。”
在教育部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自身高教特色出发,制定了具体的审核评估方案。
例如,“上海方案”要求,上海本地高校增加了自评指导环节,学校可申请市教育评估院协助成立自评工作专家组,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学校做好自评环节的分析和指导工作。
“上海方案”学校自评工作的开展方面,增加了自评指导环节。
来源:《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自评报告的撰写要展现学校的育人特色、办学优势,提炼出优质做法和经验,呈现日常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点。例如,学校在自评过程中,通过同行听课、督导听课找出“会上课”“上好课”的教师,凝练出他们的教学组织方式、课堂讲授特色、师生沟通经验等;在论文审查中,发现若干精彩论文,找出一批优质论文的共同特征,作为学校教学过程的亮点等。
同时,学校更需要在自评环节找出问题,并如实记录到自评报告之中。
自评报告的撰写有一定之规,分为学校简介、学校自评工作开展情况、学校自评结果及附件等部门。学校自评工作结果是自评报告的核心,分为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七项内容,这些都是评估专家组线上考察的重点,形成个人意见,并带着疑问入校考察。
甘肃某理工大学参与第二类第一种评估,该校自评报告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一项列出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课程思政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表现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数量不够多,高水平成果不够突出;以及课程思政元素深度挖掘不够深,专业传授和价值引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合度有待提升等。
#改进措施包括:1)强化课程思政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2)开展课程思政质量提升计划。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等。
问题二:“以本为本”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奖励力度与一流高校相比仍有差距;以及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保障度相比一流高校仍有差距。
#改进措施包括:1)深化综合改革,健全保障机制。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奖励评优等制度中,进一步体现对教学工作业绩和贡献的充分认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教学经费支出在预算内事业费收入和本科学费收入中的比例,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奖励力度和覆盖面等;2)多措并举争取办学资源,全力以赴提升保障力度。拓宽资金来源,加大经费筹措力度,通过发挥产学研优势、扩大教育培训等途径和措施增加事业收入;加强校友会、基金会工作,深挖校友潜力,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助捐赠等。
陕西某财经大学参与第二类第二种评估,该校自评报告质量保障一项列出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表现在学校建立并实施着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在教学质量日常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也有切实有效的顶层设计,但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对整改落实和整改效果的跟踪力度不够。
#改进措施包括:1)完善质量提升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强化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将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质量评价结果作为部门和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2)夯实基层教学组织的质量主体责任。各学院将质量标准和要求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形成人人参与、实时评价、事事考核的质量保障闭环。
问题二:质量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学校“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初步形成,但“自觉、自省、自律”的质量文化还未完全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还未真正从制度约束内化为行动自觉。
#改进措施包括:1)“内外联动”推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向质量文化转型。深入落实 OBE 理念,健全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专业评价、课程评价、论文评价、试卷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以自我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的“内外联动”的质量文化体系;2)强化教师质量管理的主体意识。在学校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学校质量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等;3)加强质量文化宣传与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指南》的核心理念,掌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宣传国内外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经验、案例等。
找亮点,显特色
在继承上轮审核评估“自己尺子量自己”的基础上,本轮审核评估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目标和服务面向,实行分类施策、精准评价。其核心就在于特色,既要通过评估帮助高校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更要制定最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体现出学校特色更是自评报告的重要价值。
本轮审核评估根据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高校等不同类型制定了分型分类的指标体系:
统一必选项为所有高校必须选择;
类型必选项分为B1和B2两类。学术研究型高校选择B1,应用研究型高校自主选择B1或B2,应用技术型高校选择B2;
特色可选项分为K1和K2两类。学术研究型高校选K1,应用研究型高校自主选择K1或K2,应用技术型高校选K2。
分类型的指标体系已然奠定了本轮审核评估突出学校特色的基调。同时,指标体系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着力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这些指标在高校制定自评报告中需要着重突出。
广西某本科高校自评报告中关于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情况及实施效果部分有两点内容:激励和约束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制度更加完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
该校列出了具体举措,例如出台《岗位设置聘用与考核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教师教学任务工作量,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降聘;出台《二级单位绩效分配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教学绩效不得低于本单位绩效总量的60%;将教学业绩与岗位聘任考核、绩效分配、教师职称评定等挂钩;明确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二级学院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岗位聘期考核的刚性指标等。
相关支撑数据则包括: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比三年来持续增长(2020年:80.16%;2021年:84.73%;2022年:90.15%);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分别为109.70课时(2020年)、108.75课时(2021年);126.32课时(2022年)。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的建立是高校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体现,也是本轮审核评估的核心关注点。前述甘肃某理工大学自评报告中明确提到:学校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并且数据显示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结果良好。
具体来看,该校各专业定期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通过用人单位、校园招聘、访企拓岗以及第三方机构跟踪评价等方式开展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等。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3.32%、专业相关度为83.0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跨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满意度分别为96.15%、96.23%、96.23%、98.11%,达到了毕业时所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结语
做好自评工作,写好自评报告是顺利完成审核评估的关键,也是学校主动梳理教育教学过程,找出改进方向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继续关注本轮审核评估,期待更多高校涌现出本科教育教学的典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