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建筑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
针对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学校开设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目的是从学校重点学科、传统优势学科专业选拔部分特别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培养。我校“拔尖人才实验班”坚持以导师为核心、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专业培养模式,采用启发式教育,强调因材施教,鼓励学术交流,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学术专长、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精英人才。
四川美院教务处处长王天祥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给予学生跨专业、跨校乃至跨国的实践机会,以项目带动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让更多学生走进我校拔尖人才实验班,将陆续推出中国画系、版画系、雕塑系、设计艺术学院、建筑艺术系拔尖人才实验班和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感受它的与众不同。
培养跨界创新拔尖人才
建筑艺术系拔尖人才实验班(以下简称“拔尖班”)作为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多重遴选后的首批试点之一,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建筑及风景园林跨界设计人才。“拔尖班”还组织了多次汇报展览,邀请校外专家开展讲座、工作坊等学术活动数十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
建筑艺术系拔尖人才实验班由来自建筑艺术系以及其他院系的12名同学组成。在这里,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兴趣化、个性化的发展平台。
建筑艺术系张剑涛老师介绍到:“‘拔尖班’采用的是与主干课并行的授课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加餐’的方式。”“拔尖班”的课程并不脱离主干课,而是在主干课的基础上做加法,关于课程设置,更趋向于选择有针对性的前沿知识课程,或者是一种项目化的课程。
“拔尖班”平时的教学主要围绕“看”“听”“做”三方面进行。“看”是走出课堂,以观察、考察、访学等形式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听”是组织学生参加导师讨论会、校内外讲座、学术会议等,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同时了解学术前沿。张剑涛老师强调:“‘动手做建筑’是我们教学的核心”。而“做”是依托项目来进行选题,走出图纸教学,组织学生动手做建筑,将方案设计、模型制作、装置建构与实体营造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表现水平和建构实作能力。
同其他院系拔尖人才实验班普遍推行的导师制不同,建筑艺术系拔尖人才实验班采用的是导师团队制,即由院系资深教师、国内外专家组成,以这样的方式使“拔尖班”的师资资源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田野实践,让思维碰撞出火花
“拔尖班”不仅仅是对于校内课程形式的改革,同时还与现实中的实践项目相结合。建筑艺术系“拔尖班”曾参与了“亚洲联合设计工作坊”活动,来自三个国家八个院校的一百零八名学生共同参与了该活动。建筑艺术系任洁老师讲到:“不同地区的团队共同参与同一个地区——‘桂山’的设计是本次活动的特殊之处。所有的学生被分成七个小组,由来自国内外各专业领域的老师带领。由于导师的来源不同,授课方式和关于设计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项目结题之时我们得到了丰硕的成果。”不同专业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展现出各异的表现能力:例如“影像组”的同学利用对场地敏感的感官感受,用特有的方式做出了特别的场地介绍;“可持续组”则结合自身专业研究方向将重点放在当地的自然生产力的复兴、生态环境的净化,以及生产力的更替之上。
建筑艺术系2013级建筑设计专业的谢育桃同学回忆:“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发现各个地区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式。在前期调研中,来自印度的学生会用手绘的方式记录,而中国的学生更偏好使用手机等记录工具。想到我们做的对岛上的居民有一些帮助,大家都十分开心,这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是一个感动和一次经验。”现在活动已结束,但“拔尖班”的同学们仍然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设计,推出关于“亚洲联合设计工作坊”活动的一些新的想法或设计。
是挑战,也是提升
刚刚加入“拔尖班”不久的建筑艺术系2014级风景园林专业的刘芳伶同学说:“每次外出回来,我们所面对的是双倍的作业。”因为“拔尖班”的同学既要完成专业课程作业,还要完成“拔尖班”课程的学习,所以如何平衡自己的精力与时间是他们所要面对的挑战。
“‘拔尖班’的同学创新能力很高” ,任洁老师称赞道。多次对外的交流活动使“拔尖班”的同学的设计能力得到提升,视野也更加开阔,在创新性上也更为突出。“拔尖班”每次参与的活动侧重点不一样,了解到的领域也各不相同,这对专业学习是一种提升。通过“拔尖班”的学习,他们的目光不只局限于专业领域,而是涉及到更多方面,更多领域,跨专业交叉学习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跨界设计人才。加入“拔尖班”对同学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