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界
上游新闻:用区块链概念来创作雕塑 川美毕业生徐子薇和她所在的艺术小组拿下10万元大奖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5日 14:54   作者:孔令强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

本报道链接:https://www.cqcb.com/entertainment/2018-04-26/80449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石头会飘在水上,大热的区块链概念还能用来雕塑创作……这些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的在明天雕塑奖发生。已经举行了五届的明天雕塑奖发源于重庆,面向全国及海外国家和地区45岁以下从事当代雕塑创作的青年艺术家开放,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雕塑奖项之一。2018第六届明天雕塑奖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韩国、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内外264名艺术家报名,投稿作品超过1000件,最终经过初评评委的评选,仅有20位艺术家入围。

展览现场

25日晚,“寻找雕塑的明天——2018明天雕塑奖艺术新星演讲秀暨第六届明天雕塑奖颁奖盛典”在 举行,与其他艺术类评选颁奖不同,入围的艺术家们都要走上舞台,进行一段演讲秀,最终终评评委会根据作品以及演讲,选出最终一位获得大奖的艺术家,以及四位获奖艺术家。最终SIGMA艺术小组凭借作品《悬界》获得了大奖,并得到了10万元的奖金,小组成员之一徐子薇于2016年毕业于 公共艺术学院,获奖之后徐子薇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明天雕塑奖”入围暨获奖作品展》也在 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5月13日结束,全程免费对观众开放。

用区块链概念创作拿下10万元大奖

伴随着埙演奏出的乐声,视频中出现了烟雾缭绕的画面,机器人也发出了声音。视频前方的“墨池”中有一艘船,女子在绕着“墨池”缓慢行走,如极光般美丽的片状激光从裂缝中投射出来。这正是SIGMA艺术小组的综合材料作品《悬界》,走进这件作品,观众们好像进入了一个剧场,正在欣赏一场声、光、电结合的演出。

SIGMA艺术小组作品《悬界》

SIGMA艺术小组的成员不仅有艺术家,还有演奏家、作曲家甚至研究智能机器人的成员。张升化说小组的名字“SIGMA”在希腊语中是求和的意思,“这一概念也和我们小组成立的初衷一样,我们每个成员就是要协作共赢,和而不同。”介绍小组的成立和创作,张升化说到:“我们要去除小组的中心点,让每个成员都成为中心,共创共赢,这也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合作特征。”另一位小组成员潘悦则说到,“我们希望能够保留每一位成员最精彩的部分,也曾约定如果在创作中出现争议,就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结果。”

明天雕塑奖的终评评委、著名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就认为,SIGMA艺术小组在创作中使用了区块链的概念,这种创作机制的创新是评委们最感兴趣的地方。“简单来说他们在创作中体现了去中心化、透明公开以及过程全可追溯,这种把最近很火的区块链概念当做当代艺术的创作手法,寻找不同创作者的合作,对于当代艺术是有启发意义的。”

最终SIGMA艺术小组获得了本届明天雕塑奖的大奖,获得了10万元的奖金,时子媛、刘宸、赵宝琛、刘津含等四位艺术家则各获2万元奖金。

从壁画专业转向激光创作

SIGMA艺术小组在今年初刚刚成立,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就获得大奖,小组成员之一徐子薇毕业于川美,作品中炫酷的激光部分就是她的创作。“小组成员之间就相互认识,大家一直想要合作创作一些作品,就成立了这个艺术小组。”毕业于壁画系的徐子薇,现在却用上了高科技的激光进行创作,这都源于她2016年在毕业展中的尝试。

徐子薇和SIGMA艺术小组领奖

“壁画作品都是二维的,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从空间上拓展传统壁画的维度,用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同语言来呈现壁画的方向。”徐子薇想要了用灯光,她的毕业作品《我的身体,略微大于整个宇宙》使用了镜子、玻璃、亚克力、led灯、镜面等各种材料,这在壁画专业的毕业展中看起来非常大胆。“一开始我其实只是想用陶瓷等还算比较传统的材质来表现,但老师鼓励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我就把它当做可能是最后一个自己创作的作品,使用了灯光。”

之所以说可能是自己最后一件作品,那是因为当时徐子薇对于自己的未来还不确定,是考研还是找工作还是成为职业艺术家,徐子薇也很迷茫。“可以说正是毕业作品给了我信心,让我继续坚持了下来。”当然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学习壁画的徐子薇为了玩转高科技的灯光和激光,开始自学各种知识:“当时确定了做什么,自己就下定决心立马学,比如当时要用到3d MAX,就自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学。”徐子薇笑称,“当然只是学习了自己需要用到的部分,其实学习这些不难,最难的是要想好做什么。”

有想象力石头也能飘起来

其实走进本届明天雕塑奖展览的展厅,观众们会发现,现在的雕塑作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木雕、石雕等,而是多种媒介和技术的运用。著名雕塑家、 副院长焦兴涛就说到,“本届雕塑奖最大的特点就是作品的跨界和融合特别强,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雕塑,已经完全拓展了雕塑的概念。”

时子媛的作品《回响室》

时子媛的作品《回响室》就颠覆了大众的认知,因为在她的作品中,“石头”竟然漂浮在了水面上,随着水流的带动,“石头”碰撞还发出了悦耳的叮叮咚咚声。当然作品中的“石头”不是真正的石头,“这是我用陶瓷烧制的,用了传统的翻模烧造,里面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时子媛回忆,她有一次烧制了一块很大的“石头”,自己扛着回家,在路上有阿姨忍不住来给她点赞,说你这个女孩子劲也太大了。

而谈到作品创作的初衷,时子媛说一开始她想打破大家对于石头固有的影响,“所以我想到用陶瓷来再现石头,结果意外发现竟然能浮在水面上。”对于时子媛来说,用陶瓷来表现石头的颜色和质感是最困难的,经过多次烧制她终于找到了方法:“现在观众看到的石头的颜色,以及表面的纹路,都是一次性烧制而成的,不是后面上色的。”

在演讲秀环节,时子媛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像石头也能飘起来,只要我们有想象力。”

相关新闻>

艺术家演讲秀 到底是靠作品还是靠嘴说话?

让艺术家上台进行演讲秀,明天雕塑奖绝对是首创。在25日晚的颁奖典礼中,艺术家们就分别走上舞台,站在大屏幕前,每个人进行了大约5分钟的演讲。台下坐着的,则是多位评审,和400多位现场的观众,另外还有直播镜头那一端数百位甚至上千万的观众。这样的形式我们在娱乐节目中似乎很常见,选手们在台上PK,台下是评委和观众。

记者在现场看到,站上演讲台的艺术家,很多都不如他们创作的时候那般自信和从容。徐子薇就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正式的演讲,“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次很大的考验,从来没想过会在这么正式大型的场合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过徐子薇认为这样的演讲还是有必要的,“这会让我们反思,我们似乎一直在专注于创作,很少想到会和观众来进行这样面对面的交流。”

艺术家演讲秀现场

著名雕塑家、 副院长焦兴涛也认为,当代艺术仅仅只要看是不够的,还要听艺术家来讲。“当代艺术早已不仅是视觉艺术,其实作品就像是艺术家的一本日记,可能没有艺术家的讲解,观众永远不能打开第一页。”焦兴涛也强调,艺术家的演讲秀不是传统意义的演讲,“是艺术家们很随意的分享自己的创作和作品。”有观众提出疑问,艺术家还是应该靠作品说话,那艺术家的演讲会不会决定自己最终的评选成绩?焦兴涛说,艺术家的演讲会一定程度上印证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足够好,“可能会印象评委的意见,但最终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作品。”

现场多位观众都告诉记者,他们对于这样的形式非常欢迎。“说实话,当代艺术作品很多都不容易看懂,但听了艺术家的演讲,再结合自己的现场体验,很容易就能明白艺术家的思路,也能有自己新的体验。”观众李原对记者说到。

不过一位青年艺术家也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艺术家就应该靠作品说话,很多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很精彩,但也许口头表达能力不会很强。”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年艺术家说到:“而且对于艺术,本来每个人就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没有必要非要让观众知道艺术家是怎么想的,也没必要跟随着艺术家的想法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