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落实市委书记陈敏尓在全市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学科建设要贴近重庆发展任务、学术研究要贴近重庆发展要求、学生培养方向要贴近重庆发展需求”的要求,从自身的特点、优势、传统和区位等因素出发,
从实践教学改革入手,以服务重庆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主题,实施了一系列“三贴近”项目改革。通过在外出实践教学、毕业创作/设计、毕业作品展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中,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和标准做好实践教学的精品示范,用项目的方式来促进师生加强对服务重庆的认识,带动其他专业和师生围绕重庆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进行研究和创作。通过“三贴近”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动员艺术院校力量进入重庆城乡发展领域,参与重庆建设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地位和重庆环境条件资源,在重庆形象的传播、城市规划与品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传统文化的传承、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高等艺术院校学科优势,推进重庆文化繁荣。另一方面,也促进师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展现时代风貌、传递人民心声、弘扬传统文化、彰显重庆特色的创作和设计精品,解决重庆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动重庆城乡文化发展。
每年4月,
全校一、二年级的两千多名学生都会集中开展为期两周的外出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外出写生、艺术采风、专业考察、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外出的地点半数以上在重庆乡镇。
利用师生外出的规模和时机,以重庆乡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将实践教学与师生体察社情民情结合起来,与服务乡村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学校开展了外出教学动员,鼓励师生围绕重庆乡村振兴计划,在完成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师生聚焦乡村环境风貌、儿童美育、民艺活化、遗产保护等议题和内容,利用实践教学培育师生家国情怀,增强师生关心体察和服务社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并鼓励师生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中小学校、企业单位的合作与互动,开展院坝创作分享、乡村儿童美育、专项社会调查、咨询服务等工作,增强实践教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2019年4月,学校专门遴选了一批外出实践教学“三贴近”改革项目,要求师生在外出期间结合专业特点同时开展乡村美育行动,并给予相应经费支持,从乡村文化、乡村环境、乡村教育等视角,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来服务重庆乡村文化建设。内容包括:
设计艺术学院带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等专业240名师生前往北碚偏岩镇,一方面秉持学院写生传统,通过风景写生活动促进社会美育的普及,以具体的绘画行动呈现乡村风貌,提升村民对美的生活追求的向往;另外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田野调查系列活动,关注乡村、社区的环境和生活现状,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和分享过程中,当地小学一起互动创作中,促使村民关注乡村环境问题,引发民众进一步的环境意识,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普及,并各专业角度出发,集体形成了《偏岩古镇人居环境及旅游资源调研报告》,为当地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设计方案。
中国画系带领中国画、书法专业145名师以合川钓鱼城、巫溪天元乡、忠县、奉节等长江三峡为路线,聚焦“长江绿色生态发展”、“重庆历史文化脉络”、“红色革命传统”、“重庆扶贫攻坚战略”等主题,通过深入长江流域写生采风,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生态文明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工作成就,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艺术创作思想,以写生作品展示宣传该地区优美景致,为当地乡村小学儿童开展义务书画培训、赠送书画作品,与当地文化部门、美协和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专业交流,以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美术教育系艺术教育专业57名师生前往仙女山镇,开展社会美育田野考察与实践。师生们前往仙女山镇中心小学、核桃小学、敬老院、民工住地以及重庆市级非遗项目“耍锣鼓”传承人居住地,了解当地村民的美育状况,对村民接受美育的现状、对美育的期许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在仙女山镇期间,师生们指导小学生创作表现重庆本地风土人情的美术作品,研究以非遗项目开发课程的可能性,在社区开展社会美育课程。通过系列活动,传递了美育的新信息、新观点与新方法。
新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专业23名师生前往北碚柳荫镇王家湾开展在地创作,以乡村生态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将环境生态与社会与文化生态相结合并对三者进行综合探讨。通过实施院坝分享会与村民讨论露天垃圾焚烧、垃圾丢弃和垃圾分类等问题,在麻柳树与麻柳河艺术计划中与村民探讨麻柳树的生态与历史文化价值,在柳荫小学朴门工作坊中实践乡村生态美育,在柳狮计划中寻求乡村“地方感”的营造, 在留守老人结婚照计划中探讨空心村等社会问题。
这批“三贴近”项目已于2019年4月30至5月12日的外出实践教学展中进行成果汇报。通过对项目成果的总结,
还将继续开展“三贴近”项目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和不同地点的实践,结合艺术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动手优势,扎根生活、深入基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元化开展社会服务形式,凝练出一套艺术院校的地方社会服务模式。
除了外出实践教学,
也建设了一批毕业教学“三贴近”实践项目。毕业创作/设计是高等艺术院校最重要的一项综合型实践教学环节,是学校教学成果和学生专业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毕业教学中以服务重庆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主题,将更能以出成果、出作品的方式体现改革成果,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彰显文化、体现民心的艺术精品,把精品力作传播到普通大众。
学校遴选这批毕业教学“三贴近”实践项目从发扬传统精髓、提炼本土文化、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改造等主题来服务重庆建设,如建筑艺术系开展的“南山片区城市设计及建筑景观设计”项目,探索艺术融入城市设计,从山地城市特有的现实条件出发,以艺术创作的视角积极探索城市空间发展的多样对策;中国画系中国画专业开展的“重庆题材绘画表现研究”项目,透过重庆“桥”的表现、把大足石刻文化和中国画结合、以酉阳桃花源为题参与美学构建乡村诗意居所等视角,表现出独特的重庆文化;影视动画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则在“巴渝文脉”的统一主题下,分别以“文旅演出装置设计”“互动影像戏剧装置”“演出设计方案”等形式展示重庆近现代恢宏的历史风貌及城市变迁,从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特点再现重庆发展中1938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画卷;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师生开展的“设计驱动深度贫困山区乡村振兴”项目,利用设计赋能的方式改进重庆深度贫困山区的农耕方式、勾连城乡活化当地农品,激发当地的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下的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以重庆地铁站点设计、街道改造、旧房绿色生态化设计、北滨路西延段驳岸形态研究等一系列的城市品质提升为主题的毕业设计,立足于重庆城市本身的地域文化特点,将设计融入生活,用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对城市现有的问题甚至未来将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公共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以“艺术 空间 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为主题,选定重庆解放碑至朝天门周边区域、九龙滨江带、鹅岭国际村社区、大渡口工业园区、黄桷坪艺术社区为设计对象,以重庆代表性的母城文化、滨水文化、工业文化、艺术社区为设计研究背景,从艺术助推城市发展的角度建立新的城市意象和设计结构,对地域性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和保护。这批“三贴近”实践项目成果也将在2019年5月下旬开幕的“开放的六月——
艺术游”中亮相。
(图:各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