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题创作融入专业课程——一门“思政+艺术”的课程思政示范课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7日 16:59   作者:袁月、贾安东   来源:党委宣传部、网络工作部    浏览:

一走进手工艺术学院资料室,宽大的会议桌上以及倚墙摆放的数十件色调或明或暗、画面内容丰富多彩的漆画作品首先映入眼帘,十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面孔,在自己作品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朝气蓬勃。6月2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漆画创作2——复合技艺表现》课程结课总结会正在手工艺术学院进行。现场除了2016级漆画班的师生,还有学校党委书记黄政,党委宣传部、思政课教研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手工艺术学院负责人以及新华社记者,大家围桌而坐,一起就课程开展、创作收获、“思政+艺术”的探索等畅所欲言。

以主题创作展开教学,开展“思政+艺术”教学探索

“学校一直重视‘思政+艺术’的探索,我们手工艺术学院也一直在思考谋划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推进这项工作,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包括在创作课中结合红色内容开发产品,到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写生课程等,但是最终课程的成果形式不够理想。后来,在学院党总支开会讨论工作时,作为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蒲江老师提出在漆画创作课程中引入主题创作,推进思政进课堂。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今天展现的这门课程的成果。”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郑川首先介绍了开设《漆画创作2——复合技艺表现》课程的背景。

“《漆画创作2——复合技艺表现》课程作为漆画的专业课程,希望通过‘漆’所具有的东方特质和独特的工艺技能,实现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东方精神的传承。”指导老师蒲江接着对课程进行了全面介绍。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以主题性创作作为教学展开,以“艺术+思政+主题”的特色模式进行教学探索,既“活化”思政教育,又拓展艺术创作,达到艺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

4个方向、23名学生、70件作品

蒲江介绍道,这门课程分两个部分进行。一是课堂教学,以“大美重庆、人文重庆”为主题,主要是立足重庆自然、人文、建筑、环境等进行漆画创作,在反映重庆的地域文化,特色环境增强改革开放成果的认识,增强对家乡、祖国山河的热爱。让学生对于主题性创作产生新的认知与理解,实现主题性创作实践的现代性转化。二是实践教学,通过“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模式进行实践考察教学,进行实地感染,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题事件。“这次主题创作,全班23名同学围绕‘传统文化’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文化景观’题材,‘自然人文’题材四个方向,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克服各种困难,经过不断凝练主题、不断修改、不断尝试,最终完成70件作品。”蒲江的言语流露出身为老师的他为自己学生取得的成绩感到的自豪。这些作品中有重庆的地标性建筑:解放碑、大礼堂、洪崖洞,有反映重庆发展变化的桥系列,有体现重庆饮食文化特色的火锅系列,有川美网红地标美术馆系列,有红色题材的红岩系列......

过程艰辛,收获满满

就像蒲江老师所言,这次的教学任务面临着很多困难:时间比较紧张,前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对重庆文化景观、地域、事件的考察还不够深入,工作量非常大,漆画的工艺比较复杂......但是,面对重重困难,年轻的学子们在蒲江老师的带领下勇敢地完成了各种挑战,最终带着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这是我第一次做主题创作。因为我不是重庆人,所以首先要了解本地的文化、环境,最后选了重庆有特色的建筑:国贸艺术中心。因为建筑的有机性很强,直线构造非常难,创作中遇到很多麻烦,后来蒲老师就建议我把细节放大。”戴着眼镜、梳着马尾,充满艺术气质的马境泽同学对于自己的创作娓娓道来。他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介绍道:“我还选了学校的网红打卡地——美术馆,在遵循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外墙图形进行重构,加入了很多学校的元素。”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身为川美学子的满满自豪感。

来自北方的王小树同学展示的作品是解放碑夜景,她主要分享了创作中在材料方面的探索。“说实话,当初心里还是很忐忑,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主题性创作,也从来没有尝试过将大漆与复合漆融合的技法。但是,最后作品还是非常满意。所以,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交流的间隙,黄政书记问道:“你喜欢上重庆这座城市没有?”“嗯,房子都买了,以后想继续留在重庆,为建设重庆做贡献。”听完书记与小树同学的对话,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大家忍不住为小树同学点赞。

来自重庆的周洋、彭亚则从本地人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周洋的作品是桥系列,她的灵感来自重庆“桥都”的称号,这里不仅桥多,而且大型桥梁也多,桥的种类也多,“我想通过桥的系列创作,反映重庆交通的发达以及重庆城市的飞速发展”。自称为吃货的彭亚从饮食文化的角度选择创作重庆火锅系列,并听取蒲老师的建议,挖掘火锅里面的食材进行再创作。“为了寻找灵感,创作中途我去吃过很多次火锅”,透过她的作品,仿佛看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裴诗语、赖鑫悦、徐圆圆、易熙云等同学也相继介绍了自己的作品,通过他们的分享,看到了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对大漆的过敏坚持创作,看到了他们对材料、创作技法的探索和创新,看到了他们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看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看到了他们不断增强的爱校、爱国情怀。

整个作品分享环节,黄政书记跟同学们亲切互动,时而提出一些问题,时而对作品进行点评,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课程思政的探索有意义、很成功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结课总结,不仅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创作、谈收获,在场的领导、老师也从不同角度对课程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这次的主题创作课是对思政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思政+艺术’的探索,在提升同学们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在思想上、认识上增强了同学们爱校、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思政课教研部主任陈勇表示自己目睹了蒲江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教学和创作的整个过程,对于今天取得的成果感到非常欣喜。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王劲认为这种结课形式非常有意义,从中看到了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在“思政+艺术”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深化完善的过程,希望能进行深入总结、提炼,并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分享。他表示,党委教师工作部今后将对积极响应党委号召,并作出创新成绩和贡献的教职工在岗位晋级和职称晋升上给予政策支持。

“手工艺术学院的主题创作是对学校‘思政+艺术’的一种探索,对于课程思政如何开展提供了一种示范”,党委宣传部部长贾安东希望学院今后从教育教学角度不断进行总结,打造“示范课”。他同时希望通过进一步总结梳理主题创作如何与专业教学结合,打造全员育人格局,让各职能部门、思政专家、专业老师、学生在各自板块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实现对“思政+艺术”的不断提档升级。

新华社记者谷训高兴地说道,“我对川美‘思政+艺术’前期做了不少调研,今天观摩了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收获满满。非常佩服川美的这种行动力和思想高度,‘思政+艺术’工作成效显著,在重庆高校中非常有特色。”

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黄政书记激情饱满地说道:“这门课程很有意义,因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把教授学生专业技法、知识能力、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统一了起来。”他表示,这门课程上得也很成功,一是让同学们在技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二是创作过程中师生互动,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关系;三是整个创作结合重庆实际,贴近了重庆需要;四是上出了课程思政的“范”,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态度,还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希望能把这门课程进一步凝练总结,并在全校推广,让专业教学都能融入思政教育。


(图:杨金良)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