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2017年10月8日下午,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第二期陶艺培训班学员刘冬重回川美,与他同行的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制陶技艺”的县级传承人刘吉芬老师,他们与漆艺研修班学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一同探讨陶艺与漆艺传统技艺的创作与借鉴。
漆艺研修班手作对话:陶艺传承人交流座谈会
荣昌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产自重庆市荣昌县,素来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名。荣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极强,通过炼泥、揉泥、陈腐、创制等工艺,创制出精美的陶器,而烧制出来的陶器保鲜好、不渗漏,又有“泥精”之说。陶艺传承人刘吉芬是位民间高手,13岁便开始追随父辈学习陶艺,53年的学艺历程使他完整掌握了一整套制陶技艺,他以精制微型泡菜坛而著称,其作品多次参赛并获奖,也曾被作为礼品,赠予外国友人。这一次的座谈会上,刘吉芬和刘冬带来了他们的作品,与学员们进行交流。
刘吉芬老师与刘冬老师的陶艺作品
首先,刘吉芬老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对他带来的作品进行了讲解。精美的陶罐,从小而精巧的微型泡菜坛,到釉色精美的日用泡菜坛,每一件都很精致。刘老师向漆艺研修班的学员们介绍了荣昌陶的发展历史、创制工艺、陶器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同时还以现场的泡菜罐为例,与学员交流陶罐与漆艺技术结合的可行性。
刘冬老师为漆艺研修班学员讲解荣昌陶相关知识
刘冬作为上一期非遗班的学员,在座谈中同漆艺研修班的学员们交流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他表示通过一期课程的学习,使他真正的意识到了学习与交流对于陶艺创作的重要性,这使他不仅在陶艺传统工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对于陶艺的历史脉络等理论知识也建立起了清晰的脉络。刘冬还从非遗学习、技艺传承、产品推销等多个方面与漆艺研修班的学员们交流想法,共同探讨非遗传承人在创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措施。他建议漆艺研修班的学员们通过了解陶艺的创制技术,来寻求漆工艺的创新。刘冬老师还提到作为传承人,在追求技艺的创新与突破外,更要创作出好的作品,除了依靠政府支持,更要用自己的力量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刘冬老师与学员们交流、观摩作品
在随后的作品交流环节,大家围绕着荣昌陶与漆艺传统工艺进行沟通。学员陈桂花对荣昌陶的釉色很感兴趣,她向刘冬老师仔细询问了陶罐上釉的过程,从中寻找灵感。学员王祥勇也详细的询问了荣昌陶的创制工艺与产品的包装、出手问题,并表示刘大师的作品很精致,希望能够有交流合作的机会。
非遗传承人从民间走入高校,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为传统手工艺更好的发展与传承而努力着。
刘冬老师陶艺作品
(美术学系 文/王亚男;图/张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