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油画已经变成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学科,油画创作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油画系学生的学习,我们一直提倡一种开放的视野和一种不断实验探索的精神。在今天这种多元的社会艺术语境下,依然有很多学生在进行着各种艺术语言的尝试,包括装置和影像。以创作带动教学,以展览促进创作的教学思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一种实战、实践和实效的教学模式下去发展自己的艺术,让他们的作品能够跟当下的社会和时代发生一种关联性,而不是一种自娱自乐。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川美这样肥沃的艺术土壤里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拥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拥有独立判断的人格和创作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希望各位能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油画系副主任:王朝刚
70余年办学历史,薪火相传
油画专业方向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父亲》等油画作品为代表的“伤痕”“乡土”绘画轰动全国,对中国思想和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0年代以油画《大家庭》等为代表的当代绘画,为学校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2000年以来,川美艺术家呈现群体性的爆发,被新华网评价“近20年来川美一直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油画专业获得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18年教学成果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油画系具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骨干和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管理人员6名,教师23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讲师8名。其中“全国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设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
深化教学改革,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业
油画专业方向依托重庆市一流学科“美术学”学科,“立足在地实践、把握视觉前沿、深化国际互动、强化社会贡献”,拓展西南资源、面向世界文明,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业。
在辉煌的历史背景下,从上世纪80年代,油画系就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从80年代尝试教师“承包式”的实验班教学、到90年代探索工作室制教学;从2006年开始,正式确立了“以创作带动教学、以展览促进创作”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推进“课程制”教学的改革,建立了“基础训练、油画语言、创作实践”的课程制结构;2012年,以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重点实验中心等平台为依托,确立了“请进来+走出去+自我营造”的现场教学方式和“课程后+学院后”的精英人才成长辅助机制,构建了“课程创作化+教学现场化”教学体系,坚定了“培养具有一流艺术家潜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多措并举,培养具有一流艺术家潜质的创新型艺术人才
强化目标引领:以一流艺术家潜质培养为核心。以学院提出“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综合性美术学院”目标定位为引领,秉承高等艺术教育“承载时代理想、彰显文化高度”价值取向,深入研究油画艺术及油画艺术教育,以培养一流艺术家潜质的创新型艺术人才的规格和要求,引领人才培养工作。
深化培养理念:创作带教学、展览促创作。油画艺术教学提出“创作带动教学、展览促进创作”的理念,所有课程的教学围绕“创作课”核心展开,创作和展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该理念对教学团队与学生提出了关注社会变迁、艺术变革和个性发展的要求,激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被动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转向学生主动的实践与创造,并在知行合一中循序渐进地建构一流艺术家的品质。
创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基础训练+油画语言+创作实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划基础训练、创作实践和油画语言三大课程领域,创建和优化各课程领域的课程资源。其中,创作课程群包含构思与构图、当代美术思潮、方案创作、影像创作、综合创作、个人艺术创作综述与创作、毕业创作7门课程。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形成“创作”对整个课程教学的引导与带动。同时,围绕“创作实践”设立专门的个性化学分,把学生参加展览的作品认定为学分,强调创作和展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强调大师引领:塑造创作典范,以名作促创作。充分发挥名师名作的教学示范作用,以“中华艺文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罗中立、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艺术家张晓刚、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庞茂琨等一大批名师的创作精神来引领学生创造激情;以大师示范来引领艺术方法;以大师名作来建立创作典范,提升创作境界。
营造艺术现场:请进来+走出去+自我营造。强调艺术创造在艺术场与社会场互动中生效。一是“请进来”。邀请今天艺术现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三年中5位雅昌艺术网评选中国年度艺术家),同时与理论家形成学术话题进入课堂,在学校形成内容丰富和系统的教学流程(艺术家本人的展览,走访学生工作室,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创作方法讲座),把课堂变成艺术现场。二是“走出去”。把学生优秀创作带到社会的艺术大舞台中去展示、交流和推广,实现艺术现场即课堂。三是“自我营造”。通过校内外展览平台的搭建和驻留计划的实施,建构自营艺术现场。一方面建设内外结合的展览平台。依托油画系CAEA美术馆、学校两大省级美术馆,以点带面向社会延伸,与社会资源共建校外展示空间群:星汇美术馆、星星空间、器空间、X空间等。另一方面,创设“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驻留计划着眼于对刚毕业的艺术学子“扶一把、送一程”,强调立足
,面向全球开放,进一步搭建和畅通学院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现场的桥梁。
(文:贾安东、袁月;图:油画系)